針對農委會近日發布將對14隻米格魯進行狂犬病「攻毒試驗」,以了解台灣鼬獾狂犬病毒跨物種之致病性、感染機制等,引起各界質疑聲浪。20日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召開記者會指出,此事已引發外界反對,身為動保主管機關,農委會應出面公布完整計畫流程以自清。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會上解釋實驗方法與目的,公開實驗與否將會呈報上級決定。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根據國際的動物實驗標準3R原則,所有的動物實驗階段應達到減量、精緻化並盡可能尋找替代方案。台灣的法律也有規定,動物實驗計畫負責人依法需填申請書,詳述實驗之必要性、文獻探討、實驗設計之合理性,實驗操作細節、麻醉劑與止痛劑之使用時機與規範、安樂死的時機與規範等等。
另外,前疾管局長施文儀19日在臉書上表示,農委會將召開狂犬病傳染模式動物試驗專家會議,但包括台大獸醫系教授葉力森、動物行為專家戴更基等專家皆未被列入出席名單。他說,若農委會不把「理」說清,「恐怕會讓那些米格魯成為農委會的洪仲丘」。
然而,農委會在公告犬隻實驗時完全沒有向大眾解釋其實驗目的、流程、甚至是否有提出申請書都令人懷疑,更遑論符合動物實驗的3R原則。因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要求農委會提出相關資訊,並公開實驗流程,給社會大眾一個交代。
針對外界的種種質疑,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主任秘書黃建元表示,病毒株對個物種的感染程度不同,為釐清犬隻感染率,一定得透過動物實驗才能得知。雖然19日農委會已公告動物試驗將暫緩,會先徵詢國內外專家意見後決定,但若要進行實驗也會依據動保法實行。至於公開實驗流程一事,黃建元表示會再通報上級。
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副研究員曾俊憲則是在記者會上詳細解釋實驗目的與方法,他表示,家衛所的動物實驗已盡量按照3R原則,盡可能減量,也照顧動物福利。根據美國疾管局的作法,本應用150到180隻小鼠與42隻狗所進行的實驗,他們已降到100隻小鼠與14隻米格魯。
此外,本應直接從動物腦部接種的病毒株,他們也改從肌肉接種,以降低動物的痛苦,且在實驗過程中也會根據狀況適時施打鎮定劑。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